近年來,貴州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統一,突出“四個注重”,著力把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臺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重要基地,建設美好家園。
注重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建設各民族美好家園。完善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家園?!笆濉逼陂g,貴州省先后投入專項資金2.9億元,整合各方面資金150多億元,實施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等建設項目。保護特色民居,建設鄉愁家園。指導編制村寨保護發展規劃,修繕和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筑和特色民居,加強村寨整體風貌保護。推動產業發展,建設富有家園。圍繞“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發揮資源優勢,培育了福泉市雙谷村金谷福梨、玉屏郭家灣貢米、從江稻香魚、芶江脆紅李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依托傳統民族手工藝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民族刺繡、銀飾、蠟染、服飾、樂器等民族文化產業化,打造了一批民族特色產業村寨。
注重優秀文化傳承保護,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抓示范建設,增強文化自信?!笆濉逼陂g,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帶動原則,命名掛牌1328個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50個村寨被列入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抓分類保護,彰顯文化特色。對各民族傳統民居進行研究,保留傳統建筑的原有特色和歷史脈絡,留住鄉愁記憶。針對不同村寨文化特色,突出重點保護,充分彰顯特色,讓傳統村寨成為展示各民族優秀文化的“百花園”。抓傳承發展,留住文化根脈。支持建設文化展示館、村史館等,支持和指導開展傳統節慶、傳統民俗、技能培訓等活動,命名130家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傳承基地、724家少數民族手工藝傳習所和197名貴州省民族民間工藝大師,推動靜態保護與活態傳承相結合。抓宣傳展示,促進對外交流。充分依托各類媒體平臺,大力宣傳推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促進各族群眾相互學習、相互欣賞、共同提高。
注重文旅融合發展,建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臺。發展民族鄉村游。依托民族特色村寨的區位優勢、自然風光、生態環境、特色產業等資源,支持打造一批以鄉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為主的旅游村寨。目前,貴州31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都不同程度地發展旅游業,其中75個成為3星級以上旅游景區。發展文化體驗游。充分依托民族歌舞、節慶、飲食、服飾、建筑等特色文化以及民族醫藥、民族體育等特色優勢,大力發展民族文化體驗、康養運動、傳統體育、徒步旅行等旅游產業,讓八方游客在深度體驗中深刻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發展民族技藝游。依托民族特色村寨刺繡、蠟染、編織等傳統手工藝,大力開發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積極開拓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推動形成了都勻郎木寨、盤州麻郎垤村等一批以發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為主的旅游村寨。
注重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加強宣傳教育,指導完善和推動執行村規民約,強化激勵約束,推廣“文明超市”,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尚。安順市楊武布依族苗族鄉平田村開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樹立文明好風尚。加強感恩教育。開展“走基層·送歡樂”“感恩奮進·和諧家園”等巡回慰問演出活動,把黨的關懷厚愛送到各族群眾中去,進一步豐富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切實增強“五個認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堅持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月等活動,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村寨,建設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全省31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3個村寨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245個村寨被命名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寨,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重要基地。
資料來源:中國民族報
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21-08/03/content_19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