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 id="o8cu8"><button id="o8cu8"></button></sup>
  • 您好,歡迎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全部分類

    您的位置:  首頁 > 文字 > 民族旅游 > 特色村鎮  > 詳細頁面

    簸箕畫

    來源: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2019年11月04日 閱讀量:

      簸箕畫,主要流布于貴陽市烏當區新堡布依族民族鄉隴上村及周邊區域,其中以渡寨簸箕畫最為突出。所在的隴上村為新堡布依族鄉人民政府所在地,環境優美,民風淳樸、布依風情濃郁,為貴州最具魅力的30個少數民族村寨之一。

      簸箕,是我國南方農村常見的一種日用品,用竹子編成,作為裝盛、晾曬農作物之用。古時候的布依族人,經常用簸箕來盛放糍粑,他們將打好的糍粑捏成各種形狀,或捏成人物、動物、花卉等,放在簸箕里,然后再撒上顏色,取出糍粑后簸箕里就留下了一些好看的圖案,這就是最原始的簸箕畫。

      清朝末年,當地布依族人羅鳳益在前人基礎上,發明并完善了“蒸煮、過火、上膠、勾線、上色”五大工序,使簸箕畫能長久存放,周邊村民紛紛效仿,逐漸形成了渡寨簸箕畫的特色。

      簸箕畫的制作中,“勾線”與“上色”最為關鍵。簸箕畫能否成為一幅藝術氣息濃郁、民族文化彰顯的作品,圖案的勾勒和色彩的搭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簸箕畫的繪畫題材主要來源于當地布依族的民族傳說、神話故事、當地民情、風俗習慣等,從簸箕畫中可以探尋布依族的特色文化印記;在造型上,簸箕畫造型稚拙、生動,色彩鮮明、艷麗,取材貼近民族民間生活,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在構圖上,不是立足于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于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繪制者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具象繪畫”。此外,布依族簸箕畫還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當地布依族村民已經將簸箕畫開發成特色文化產品,簸箕畫也已經成為村民們利用傳統手工藝脫貧致富的一個有效途徑。

      簸箕畫的制作需要有一定的繪畫、美術創作功底,現在的年輕人受現代審美的沖擊,不愿學習、從事祖輩傳承下來的簸箕畫制作技藝,影響了簸箕畫的傳承與發展,同時也造成簸箕畫的影響力難以擴大,傳承與傳播都面臨困境。

      2018年5月,烏當區人民政府將簸箕畫列為烏當區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予以保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圖或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